建言献策
陕南美丽乡村平利之行的感悟
来源: 竹溪政协
发布时间: 2012-08-09
发布者: 吴晓红

 

                                           

   今年6月底,县政协组织专班到平利县学习交流政协工作。在平利县政协主席汪贤存的推荐下,我们一行有幸参观考察了城关镇龙头村等新农村建设情况,所行之地让人眼睛一亮,所看之处让人耳目一新,所思之后让人精神一振。主要感悟如下:

  一、所行和所见

    身临平利这个陕南县城,最真切的感受就是:美!这种美是一有闲暇就会回味在心头的美!这种美是一闭上眼睛就会呈现在心灵的美!这种美是多年后还浮现在脑海的美。以何为美,如何更美?平利县的这种美,是自然之美、是和谐之美、是大气之美,他美的那样朴实、那样深刻、那样令人叹服!

  美的和谐。行走在平利县美丽如画的新农村,深感人与自然的和谐,新农村在建设时就充分统筹安排了各项用地和空间布局,不填塘,不砍树,形成了“一村一特色,一院一景观”,体现具有当地文化风格和地域风情,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田园农庄。一排排富有特色的民俗新居,依山傍水,拔地而起,整洁有序地点缀在田野园林之间。幢幢新楼,红瓦粉壁,形成一道道亮丽新景。满目青山映衬田园风光,修竹茂林里隐藏着户户农家小院。小桥、流水、庄园和人家相映生辉,勾勒出一幅幅水墨丹青画图,让人目不暇接。眼前的一切,清新的空气似乎都带有一丝甜味儿,心灵被净化得一尘不染,仿佛到了世外桃园一般。

  美的自然。走进龙头村景区,感受到“四绝”——水、竹、茶、农家宾馆,有科技农耕馆、河流、山林、茶园,龙头村农家宾馆因而被誉为陕西农家宾馆第一村的美名,建有环翠居、翠屏居、桃花园、农耕庄等,清雅别致的名字点缀与竹环水绕的农家门楣,古朴的青砖灰瓦、红墙绿树、斗拱飞檐更添些许古色古香。举目环顾,家家户户房前屋后不是紫竹即是花木园林,密织丰产茶园、绞股蓝示范园、瓜果花卉园如网交织,真是新楼一排排,园林一片片,平坦坦的水泥大道就像金藤结瓜一样把乡间小街、花园式庄院和独家“别墅”有机地联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独具民俗风情地自然新村,是那么幽静、那么安宁、那么自然。

  美的大气。步行穿过女娲文化广场走上景观桥,站在汉白玉雕成的玉石护栏前放眼望去,清凌凌河水倒映着花岗石河堤上的绿树红花,新城和老城隔河相望,考察组的同志感慨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了,平利县变化大,是那种大气的变化。”十多年前,这里原是一道由木叉撑着一块木板的独木桥,宽不足一尺,高不过一米,是人们进城的主要通道。而今的景观桥是一座中心桥,像一道彩虹,飞跨南北,东西两侧各有两座宽阔的大桥,城区五桥遥遥相望,形成了一河两岸,五桥六景,南北一体的城区布局。这里彩灯倒影,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完全是一个闪光的世界,一个彩色的世界,一个充满智慧的世界。

    二、作法和亮点

    作法一:围绕一个核心——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破题之举,采取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条、拓宽增收渠道等措施。一是壮大绿色农业。建立以“茶、桑、畜”为主导的绿色农业格局,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模式。二是做强环保工业。大力发展绿色饮品、绿色医药、绿色水电、矿产开发、水泥建材等五大支柱工业。三是发展生态旅游。开发以女娲文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业,着力构建南北“一山两线”生态旅游框架,通过举办“茶之旅”、“茶之春”和八仙“夏之旅”文化节,使“尝农家菜肴、观田园风光、游女娲圣地、品特色茶茗”成为抢手的“旅游套餐”,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0万元。

    作法二:坚持两条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先行,统一建设标准”的原则,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格局。一是由县农办牵头,县上统一抽调10名干部,成立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办公室,按照量力而行、分期分批、稳步推进的原则,制定“三步走”目标。二是对全县190个行政村分三类,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实施典型引路,重点突破。

    作法三:突出三个重点——以建设“陕西最美丽的乡村”为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和倡导乡风文明上狠下功夫,初步形成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一是以县城文化广场建设、城南开发为重点,在抓好农村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完成徽派民居改造和徽派民居建设,构成“蓝天碧水马头墙,秀山绿树映山庄”的美丽画卷。二是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引导农村群众学文化、美环境、弃陋习、遵法纪,努力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

  作法四:实施四大工程——坚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效实施“阵地工程”、“堡垒工程”、“旗帜工程”和“民心工程”等四大工程,较好地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启示和感悟

    启示一:理念创新,能使一个城镇崛起。这次学习考察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思想解放不解放,关键看有没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理念创新意识。2003年初,平利县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提出以建设“陕西最美丽的乡村”为长远目标,以优势区域即安平路沿线百里生态经济长廊为带动,集中实施“五大工程”。这一决策部署,使平利在新农村建设上走出了前瞻性的一步,“十五”末平利被评为“陕西县域经济增长最快县”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省的两面旗帜之一。2006121,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同年4月,中央党校到平利县调研后形成的调研专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平利实践》,被列为中央党校辅助教材在全国发行。在得到中央的认可后,平利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便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推进,到“十一五”末,全县40%以上的村基本达到新农村标准,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会提高到60%。从时间上看,中央作出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不到半年时间,可平利县几年前就在干着和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精神要求相一致的一番事业,它不是巧合,而是平利人开阔思路,锐意创新,以超前的创新理念较早地把握住了山区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敢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敢干别人干不成的事,以超凡的胆识、创新的思维和灵活的策略谋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不仅走出了一条积极发展区域特色和符合县情实际发展的路子,也走出了一条与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吻合的道路。

    启示二:规划先行,能使一个城镇永生。考察组在听取平利县政协介绍后,感触最深的是:平利县坚持把规划实施过程当作一场“接力赛”,不因领导的变更而变更,不因个人意志转变而转变,不因某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严格执行“无规划不建设”,“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他们因地制宜,对山、水、田、园、路、宅进行综合规划设计,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八个一”(一个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一项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一个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一个通畅便捷的入户道路网络、一套安全方便的饮水设施、一套基本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一个富有活力的新型经济组织、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和“八个有”(指农户有稳定的增收项目、有美观适用的住房、有增收致富的技能、有安全便利的自来水、有厨厕圈沼标准化设施、有可靠的养老保障、有文明和谐的生活习俗)的规划标准。他们在重点村建设总体规划上,注重实施徽派特色民居亮化工程,大力培育绿色庄园农家乐,着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引导重点村建设向高水平、特色化发展。在具体规划上,结合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努力发挥优势,做到一村一特色。例如该县在制定龙头村建设规划时,就充分发挥该村临湖、靠路、近县城、生态良好的优势,将其发展方向定位于“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新村”,规划建设内容突出水电路桥和产业建设、民居工程、农户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对制定出台的规划施行由专家评审、综合评审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三关”定案,在程序上保证了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高标准。

  启示三:整合项目,能使一个城镇腾飞。平利县总人口23万,是省定贫困县,自身的财力十分有限,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路、水、电、广电、通讯、民居等基础设施建设,又涉及产业、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仅靠单个部门的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建设的需求。为此,他们倾注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项目,整合各类资金,建立捆绑使用机制,形成了连片治理整村推进的强大合力。为了有效破解新农村建设投入不足问题,他们采取来年项目头年统筹,由计划、财政部门牵头,把扶贫、工赈、农业、林业、交通、民政、水利等涉农资金列出清单,尽量将项目资金与重点村财政专项资金、部门单位帮扶资金、社会各界捐赠资金进行整合,结合重点乡、村建设的捆绑计划,提交县委、政府研究确定后,做到集中火力攻重点,建一村成一村,建一片成一片,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近三年共计捆绑各类项目资金5200万元,每年捆绑资金在1500万元以上。

  启示四:真抓实干,能使一个城镇奋起。考察组在平利的乡村看到,青山碧水下的徽派村庄吸引着众多的城里人,宾馆和农家乐是家家爆满,由衷的感觉平利建设“新农村”不是做表面化的建设“新村庄”,不是做“面子工程”,而是让“美丽的乡村”变成“生产力!”。在“生态立县”之初,平利县委、政府便提到了在“面子”之外,他们来真的,动真格的,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各级组织的“一把手”工程,实行一名县级领导抓点、一个部门联村、若干部门包户的工作机制,通过定目标、定任务、定政策、定措施,实行人力、项目、资金三集中,规划指导三个到位,把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各部门都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设立专门的办公室,抽调专职干部,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部门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单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驻村包户建新村体制,落实包抓领导,抽调包抓干部,每年负责包建新农村示范户1户以上。各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实行挂镇联村抓点责任制。从2006起,平利县委、县政府就将新农村建设作为乡镇和部门的重点考核内容,年初统筹安排,阶段定期督办,年终综合考评。严肃执行“事不过三”的督查督办纪律,对重点工作实行重奖重惩。

  

 


打印 | 关闭 | 收藏
主办单位:政协竹溪县委员会 电话:0719-2726195
技术支持: 十堰政府网 鄂ICP备05004607号 鄂公网安备 4203240200011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324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