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一座山城的裂变
来源: 竹溪政协
发布时间: 2012-08-17
发布者: 彭勇

                                            

近日,有幸参加县政协赴巫溪县学习考察政协工作活动,考察中,切身感受了巫溪城市建设的高标准规划、高速度发展,犹如一股春风让人耳目一新,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现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记如下。

一、“林城、宁城、灵城”定位准、内涵深

对于巫溪的向往是由来已久的,或许是源自对“巫文化”的神秘,或许源自与家乡竹溪仅一字之差。来到巫溪,只见青山披翠,碧水蜿蜒,新农村展露新颜,新产业蓬勃发展,城市建设特别是新城建设规划有序,尽显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南北风景如画,东西市容繁华,鳞次栉比大厦,公园亭台廊榭,琴鸣笙和,古树名木随处可见,广场绿洲星罗棋布。去过的人都会被这里的原生态山水风景与现代景观所交织成的画面深深震撼,美,太美了,不愧为峡郡桃源、宜居城市。

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规划和定位很关键。巫溪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环境,“美得自然、建得从容、过得幸福”,巫文化天人合一。“宜居城市”是巫溪的总体定位,具体就是将巫溪建设成为一座“林城、宁城、灵城”:

“林城”——绿色的森林城市;

“宁城”——小城远离喧嚣、祥和宁静;

“灵城”——指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巫溪城市建设融合古乐的“宫商角徽羽”,将城市以红、绿、灰、土黄、盐白五种色彩定位,努力将城市建设出文化意境,立足自然禀赋,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古迹、传统民居。

“林、宁、灵”很简单、很常用、很普通的三个字,准确定位了巫溪城市建设的目标,细细品味,这三个字定位巫溪不但确切,而且内涵丰富,既通俗好记,又引人入胜,联想翩翩,让我们不得不佩服高级智囊团和当地文人雅士的智慧。

二、建老百姓需要的城,建筑物风格材质都统一

根据老百姓需要建城,建老百姓需要的城,这是巫溪的城市建设理念。巫溪地处深山,山地占89%,水域占1%,耕地占10%,距重庆主城区550公里,距最近的长江口岸奉节港90公里,至今无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受自然因素的制约,为实现城市梦想,巫溪县围绕“山区、生态、宁静、祥和”的理念,先后形成了城市总体规划,控制规划和城市设计等系统规划。规划精心设计了巫溪两河四岸建筑色彩,建筑尺度及风貌,同时控制建筑节奏,停止不符合要求的在建项目。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巫溪县通过公示和发放征求意见表,向群众征求建议,让群众做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员,监理员和评论员。近年来,收到群众有关城市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超过3000多份,其中不少已经应用到实际建设当中,“我为城市,城市为我”,正是充分利用了来自民间的首创精神和创造性,激发了老百姓踊跃参与城市建设的巨大热情。

建筑物材质都公示征求意见。据该县规划部门介绍,对涉及城市建设的具体问题,均全程征求群众意见,不仅公布设计理念、效果图,还公示建筑材料,细致到哪个地段的设计规划,应该用什么花色,什么材质的墙面砖、建多少层等。规划局认为,告诉市民新城建设风格适合用什么样的材料,同时也接受他们的建议意见。巫溪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城市建设,涉及到较大型建筑工程开工放线的,“一把手”亲自到场把关,墙面砖先铺小面积,符合要求的再全面铺开,建筑物材质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停工。另一方面,严格建筑市场管理,严格控制私人建房,大力推行小区规模开发。

三、知错而后改,城市建设败笔也公开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参观中大家看到规划展览馆的墙壁上的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们不会毁掉老城广场边那郁郁葱葱的泡桐林,我们会给城市多一点绿色;我们不会对赵家坝见缝插针的开发,会给市民多一些空间……展览馆专门开辟了一个展位《遗憾-反思》,展示了城市建设中的败笔:滨河地带绿化不足,亲水性不够;某中学建筑色彩与背景山体不符等等。

所有参观的人都会在此驻足,为该县党政和有关部门的坦诚所感叹,知错而后改,知耻而后勇,公开败笔是为了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承认错误其实也很感动人。事实上,“败笔展厅”对相关单位和市民都是警示和教育,“上榜”的单位大多已有补救措施或新的规划,如中学就改用藤蔓植物来装饰外墙,消除与山体背景格格不入的情况。

四、“平民城市”、“乐和家园”激发全民参与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巨大创造力

据介绍,自2009年开始,巫溪县着力打造“平民城市”。“平民城市”有三个支撑,一是目标是平实的,不做最大,但宜居;二是社会机制是平等的,无论是百姓,还是干部,都可平等享受城市环境;三是全民的心态是平和的,这也是一个幸福城市的关键。平民城市建设的原则就是六个字尊重、沟通、融合。

该县认为,所有的城市都应为人而建,城市建设应全民全程参与,包括街道等大大小小的城市元素,如旧城改造方案、新城建设方案等,从前期规划到设计定稿,全程都有老百姓“院坝会”式的参与,这样建设出来的城市才会有灵动之气。我们看到,巫溪对所有新建小区都有这样的要求:公租房、廉租房、安置房、商品房要复合在一个小区,不对人群进行人为分隔,让大家平等地享有公共空间,让城市成为所有人共同的家。

我们了解到,2010年巫溪正式提出 “乐和家园”建设目标,随后在一些社区和乡村进行了“乐和”理念的宣讲和“乐和家园”建设试点。如今,我们行走巫溪城镇乡村,条幅、标语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乐和”两个字。

“乐和”理念其实很简单:现在老百姓日子好了,更加追求快乐、幸福和平安, “乐和家园”建设就是以党的群众关系为支撑、社会建设为基础、以生态文明为方向、快乐和谐为特质的社会管理模式,将党的优良传统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相融合,运用到社会管理之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百姓共同富裕、人人快乐和谐”的总体目标。

通过“乐和家园”建设和“平民城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用社会管理创新推动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巫溪县委县政府从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社会建设的理念和方法,全县信访总量大幅下降,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高,被中央有关媒体称为“五招破题之道”

   生动的思想,鲜活的感观,让这个在贫困中沉默了多少年的西部欠发达山区农业县凤凰涅槃,在周边,甚至更大范围一鸣惊人, 201012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第四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巫溪县荣膺2010年中国城市化社会建设典范案例,受到了国内外媒体和高层的广泛关注。

然而,巫溪并没有停止宜居城市的建设步伐,反而更加强势地向前推进。“君的故乡、采盐业的摇篮、原生态的净土、巫文化的鼻祖、日光浴的胜地”,巫溪又开始新的征程。

五、以解放思想为契机,大力推进我县新城建设步伐

看了巫溪,最深刻的感受是:思想解放的程度有多深,城市发展的步伐就有多快;项目建设的推进有多快,城市发展的变化就有多大;城市创建的力度有多大,城市管理的效能就有多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考察收获,立足县情实际,对加快城市建设提出几点拙见。

   (一)大力解放思想,树立超前的城市建设意识。一是强化赶超跨越意识。对照毗邻县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倍感压力,必须强化赶超跨越意识,才能推动城市跨越发展。二是强化敢创敢试意识,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在城市建设投融资、城市经营、征地拆迁等方面取得实质突破,把最宜居、最宜发展的总体思路落实到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上来。三是强化科学发展意识。把竹溪的发展置于全市、周边、全省乃至全国大格局中去审视,对城市整体建设进行全面反思,编制50年不落后的规划,进一步明确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建设目标,分步骤、分年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实施。

    (二)高度重视规划,高水平制定完善规划体系。规划是龙头、总纲和灵魂,规划的理念有多新,城市发展的品位就有多高。一是提升规划水平,提高规划质量,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规划设计单位高标准大构思、大手笔、大气魄编制规划;二是建立广泛的规划参与机制,充分吸纳社会各界对城市规划的建议意见,充分尊重市民的城市发展、建设意愿,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操作性;三是完善规划体系,加快县城总体规划等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进度,邀请城市建设与规划知名专家参与规划评审论证,进一步明确县城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四是严格规划管理,严把规划控制关口,真正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以强势清理整顿活动树立规划意识、维护规划权威。

(三)真正突出特色,坚持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一要做足“山”的文章。要解放思想,突破山的制约,变劣势为优势,将县城周边地势平坦的“后坝”、“三堰坝”等区域纳入县城发展规划,集中配套完善水、电、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集聚资源逐点开发建设,开发建设要严格规划管理,统一式样、高度、建筑材质、风格等,做到建一处成一处,建一片亮一片。二是要谋划“园”的韵味。因地制宜,依托浑然天成的生态脉络,充分利用山脊、森林等山地资源,按照能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建设多处游乐场,方便群众休闲娱乐,也可采取公园式建设方式,按照居民步行5分钟左右可达一处小游园、10分钟可达一座公园或广场的原则,建设大量的广场和游园,形成“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绿中、绿在人中、人在画中”的园林特色景观,努力构建“多园相连、连园成林”的城市森林绿肺。三是要凸显“水”的灵秀,将县城水域综合开发利用融入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保护竹溪河流域环境,构建集城市防洪、景观、生态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水立方,加大橡皮坝建设力度,加快西关街至高桥防洪堤建设,打造县城一河两岸景观带,清除亲水路障和视觉障碍,河堤上如再建设桥梁应广泛汲取各方建议,建设复古拱桥为宜。四要彰显“建”的特色。鉴于目前烧田坝片区小产权房泛滥,西关街改造举步维艰,老城区确实没有足够的城市发展空间,建议统一思想,吸纳社会各界意见,“东扩西改”,取得群众理解,尽快启动北环路水坪船形寨新城建设。在新城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高起点制定规划,大手笔进行建设,严管理实行监控,严防水坪小河边、船形寨成为第二个马家菜园子。

    (四)全面市场运作,拓宽建设融资渠道。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为新城建设创造充足资金动力。一是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克服“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的落后思维,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全力创造财富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土地这种稀缺资源和级差地租的杠杆原理进行城市综合开发,通过合理规划、有序流转,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给级差地租带来的升值空间,以达到政府收益的最大化。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在城建资金筹集上采取整合项目、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产权转让、入股拍卖、使用权或经营权出让等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引入市场机制,激活民间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四是创新城建投融资机制,建立持续的城建资产与资源注入机制,提高运营能力;建立城市规划与土地储备联动机制,严格控制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周边土地,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开发,实现土地储备滚动发展,采取常规和超常规的方式,从民间资本、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以及国家政策中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想方设法解决建设资金缺口问题。

(五)狠抓城市管理,改善城市环境状况。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一是深入开展创建活动,通过“清洁家园”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改善基础条件,提升县城管理水平。二是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整合公安、住建、规划、工商、交警、卫生等部门执法力量,成立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实行一个部门、一个队伍执法,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不懈地开展违章建筑、马路市场、广告牌匾、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改善市容市貌。三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文明程度,借鉴巫溪“平民城市”、“乐和家园”等理念凝聚人心,用传统美德和现代环保意识教育全体居民,使居民逐步养成遵守社会秩序、爱护公益建筑、保护城市环境的良好习惯,推广优良的社会规范,表彰优秀典型人物,营造“城市为我服务,我为城市添彩”的良好社会氛围。


打印 | 关闭 | 收藏
主办单位:政协竹溪县委员会 电话:0719-2726195
技术支持: 十堰政府网 鄂ICP备05004607号 鄂公网安备 4203240200011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324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