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从“绿之恋”打造“诗意田园”综合体看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 竹溪政协
发布时间: 2018-04-16

县政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协商会发言(摘登)

 

美丽乡村嬗变成美丽经济

——从“绿之恋”打造“诗意田园”综合体看乡村振兴之路

 

创始于2009年的竹溪县绿之恋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园林绿化、绿色养殖、生态观光、农事体验、运动休闲、游乐游艺、旅游开发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现有苗木花卉、畜禽养殖、休闲山庄、游乐园、乡村旅游等多个经济实体,正成长为诗意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示范园、乡村振兴先行区,以生动实践和发展成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围绕乡村美丽,坚持走生态振兴之路。围绕“全域景观、诗意田园、美丽乡村”总体定位,结合园林绿化和旅游区建设,在双河口、庙耳沟村流转荒山3100亩发展苗木花卉,使昔日的荒岭秃山变成绿水青山,成为溪城人民的后花园。按照“精心布局、绿化先行、设施配套、旅游跟进、融合发展”的思路,通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将双河口片区整体打造成为步步有景、四季有花的全域景观,分布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域游园,动静结合、山水相宜的全域庄园,看得见乡村、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二)围绕产业兴旺,坚持走质量兴农之路。按照“优质、专用、特色、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以园养园、多种经营、生态种养、循环增值”的发展理念,制定园林生态种养标准和操作规程,实行立体间作、循环增值的种养模式。按照原生态养殖方式,建羊场、牛场、鸡场、猪场各1个,年出栏羊、牛、鸡、猪分别为800只、200头、8000只、300头。

(三)围绕转型发展,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围绕“一环两心五区八趣”的总体布局,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致力于打造民俗乡情体验区、湿地生态观光区、花卉名木观赏区、体育运动休闲区、乡村民宿度假区。现已建成儿童乐园1个,游乐园1个,摩天轮广场1个,水上乐园1个。建设标准化公厕5个,景区大门1个,建停车场3个,车位500多个。201712月已全面通过了3A级旅游景区验收,下一步竞创4A级旅游景区。去年9月成功举办首游式,仅“十一”长假期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今年春节期间,旅游市场更为火爆,日游客人数突破2万人。

(四)围绕协同发展,坚持走村企共荣之路。坚持以企带村、村企共建、协同发展。通过政企协作,联创联建,新修5米宽通村公路6.5公里,游步道5000多米,安装路灯150盏,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铺设供水管网5000米。双河口村实现了土地流转、脱贫产业、村民就业、砖混住房、安全饮水、硬化公路、家用电器、就医入学、易地搬迁、集体经济“十个全覆盖”。现在的老百姓过上了“进门住洋楼,出门游花园,推窗听鸟语,居家闻清香”的幸福生活。

(五)围绕精准扶贫,坚持走“四金”增收之路。一是流转土地得租金。“绿之恋”从庙耳沟、双河口、青草坪等3个村流转土地近5000余亩,年支付土地租金200多万元;二是就地打工挣薪金。在实行土地流转的基础上,优先雇用流转土地的农民和贫困户务工,通过产业帮扶306户、就业帮扶103户,2017年共发放工人工资800多万元,其中贫困户189户、350余万元,户均增收近2万元。如双河口村的刘强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将自家土地流转之后,夫妻俩又与公司签订长期用工协议,在公司苗木基地从事苗木培植及管护工作,年工资收入近3万元。三是农户参社分股金。“绿之恋”每年通过周边农户土地、苗木种植以参股、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公司的生产经营,按照公司收益给予相应比例的股金分红。如曾耀双、黄文春成为公司苗木培育技术骨干,自2014年以来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公司的苗木经营上,近两年来各分得股金10万余元,现曾耀成已购置新房迁居中峰集镇,曾耀双也自建2层小洋楼,顺利实现脱贫。四是发展产业挣现金。通过旅游产业的持续升温,周边农户开办10余家农家乐,自己在家门口创业。如:双河口村张君,家庭人口4人,大儿子在上大学,小儿子上小学,以前仅靠丈夫在外打工补贴家用,生活困难,2017年自己开办农家乐以来,日均收入约500元,现在家庭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绿之恋”的成功发展之路,为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启示。

启示一: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要良性互动。生态美,农业才能强;农业强,农民才能富。“绿之恋”建设美丽生态、发展美丽经济的实践表明,要一以贯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守护生态、建设生态、利用生态。根据村庄的自然禀赋、资源条件和区位特点,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还原乡村的风貌、乡村的环境、乡村的特色,打造有味道、有品位、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实现农旅融合发展,使美丽乡村成为“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启示二:传统农业与产业融合要良性互动。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绿之恋”发展实践表明,传统农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要跳出农业抓农业,着眼生产能力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生活方便舒适、生产关系变革,坚持“依托市场办企业、牵手农民兴产业、农旅融合富百姓”的新理念,以打造诗意田园综合体为抓手,加强与创意农业、旅游业、文化和信息产品的融合互促,推动内涵更为丰富、特色更为显著、品质更为高端的产业发展融合。

启示三:乡村旅游与产业富民要良性互动。“绿之恋”乡村旅游虽然刚刚起步,但日益火爆的旅游市场表明我县全域旅游、全景旅游、全员旅游的春天已经来临。要破解当前农民参与度不高、旅游元素开发不充分、客源市场不持续的短板,必须坚持低碳环保、健康养生、讲究品味、追求质量的发展定位,突出乡村“原色、原味、原趣、原艺”,将传统农耕、时尚元素引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开心农场、特色农庄,鼓励和引导农民利用林、田、院、塘、菜园、果园、茶园、花园,开发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强的小型旅游项目,让游客体验童之趣、花之趣、劳之趣、食之趣、动之趣、茶之趣、竹之趣、闲之趣。

启示四:发展产业与市场主体要良性互动。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是精准脱贫的深华和延展。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把培养和壮大市场主体作为推进产业扶贫的核心抓手,大力扶持和培育市场主体、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返乡创业等农村带头人的作用,探索推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资本、农民变股民”的新机制,引导农户之间的土地、资金、劳力等资源的优势互补、优化组合,实现由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小生产到“抱团”对接大市场的转变,形成“大河有水小河满”的发展态势,让贫困群众依托市场主体和产业链增收脱贫。

 


打印 | 关闭 | 收藏
主办单位:政协竹溪县委员会 电话:0719-2726195
技术支持: 十堰政府网 鄂ICP备05004607号 鄂公网安备 4203240200011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3240048